未雪之章与渐暖的学术钟摆

13 min

江南的冬来的很迟,即使过了冬至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交替吹来,最多也就冷一两天。 然而由于湿度居高不下,所谓“刺骨的寒”还是能体会一二的,尤其阴雨时节就像蚂蚁钻进每一层肌肤叮咬你,总之这个冬没有见到甚至绵雪,来年又更值得期待了。

学术或代码

没有达成什么明显的学术milestone,但也或多或少地加快了研究步伐。很意外的感知是ASR/LLM领域也像debug和coding一般是个渐进熟练、盲人摸象但终有解开面纱一天的过程。

开源了TG追番机器人afanime并被官宣了,继续打磨其他两个服务于Bangumi的插件。git用的更熟练了并且之前写的utils/技术可以在这几个项目之间融会贯通。

读书

大概是去年12月初,我刚刚安定但暂时无亲友在身边,枯燥的学习和更渐稀少的社交生活让我有了堪比异国的不适感,也许所有人都会经历这个转换期。从此我定下了每个月至少看一本书及本周都出去踏青交友的习惯。是这个视频让我第一次想要尝试结合看书来克服孤独感。

几个月下来可以说这是我做过最好的尝试。如果说真正的收货,我觉得相比其他娱乐或者摄取信息的方式,因为文字限制了其他感官而着重在脑海,反而在做其他事情的感官力变得更出色了。以及睡前看本枯燥的书对睡眠很好

Getting Things Done 5/5

看完这本书前前后后花了三个月,最早是我翻某Github repo了解到了,我自己并不知道这本书是所谓的“时间管理”圣经。

总结来讲:人脑就是最好的计划机器,但你需要信任和依赖一个外部系统。来协助人脑可怜的psychic RAM进行单一处理,否则即使一袋未丢的垃圾都会让你的潜意识魂牵梦绕。

例如我购物从来不会用脑袋去记而是拿张便签写好放在口袋或者玄关处,把任务和context串起来也是GTD减少心智负担的应用之一。(有点类似Atomic Habit by James Clear的contextual habit概念 ,但后者太重视仪式感,是我不推荐那本书的原因之一)

GTD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可以和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吻合那就是无限拆分任务-Breakdowns使其更容易完成,同时不过分强调给大脑上压力来限定在哪个时间完成什么Task(和传统的todo思想并不同)而是通过定时(day/week/month) 的跟进几个收集箱来确保活跃projects或者潜在的actions等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达到Stress-free(无压)完成各种琐事实现攀登高峰。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55742256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4/5

虽然谈不上对我帮助最大但我会推荐给任何需要有抑郁症倾向或者复杂心理问题的朋友。

总结来说就是不要读心,不要过度相信你脑海对他人或者事物的“感觉”,不要苛求完美; 要爱自己,接纳自己,关心自己;坚持自己,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

还有就是规律睡眠和按时吃饭这种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可以很大程度上给你创造好心情的环境。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55742256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2/5

抛开大伙都在吐槽的用词粗鲁和疑似鸡汤不说, 每一个chapter讲一个理论、结果都在反复套这个标题来编故事或者下定论,但这些理论都无法没有执行性despite as a “self-help”book。前半部围绕fckworthy的二三事大做文章, 后半部大批entitlement。很适合自我意识过剩、物质优渥的美国alpha male来三省吾身亦或者浪子回头。

故事的最后,Mark在好望角断崖参透了生死真谛,仿佛成为了他一直向往的的谈论的得道释迦牟尼。Mark得到了幸福的家庭、名声和钱和自我满足感,读者得到了什么?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28257707-the-subtle-art-of-not-giving-a-f-ck

The Latte Factor 3/5

一本书让你认识到老美有多铺张浪,不仅仅是在粮食上。理论很solid但大多数概念对2024年的东亚人而言有点陈旧无用,尤其储钱罐部分。而live rich now只是遵循了老生常谈积累->创业->financial freedom的路子。

就我而言认识到开车更节约时间金钱这件事也是算是latte factor的觉醒/应用之一,通勤时间只要不堵车就远好过挤满员电车,周末也更有去处然后发现每小时停车费高过公共交通费,体验freedom & adventures的前提了。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42672465-the-latte-factor

史铁生散文 - 史铁生 5/5

选的很好 几乎是每本书的黄金摘录了 与后期的哲理和境界升华到几进虚无的“黑暗光明”论相比我更喜欢史铁生年轻时所作的随笔十三、我与地坛等,既不乏味又阳光向上发人深思,感人之处每每能催人落泪。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book/2058479

古都 - 川端康成 3/5

看似是千重子至亲重聚和恋爱的主线,实际上无不凸显了时代变化和对传统的冲击,外加无死角渲染京都的多层次跨四季的美,文笔细腻独到令人称奇。总觉得读完意犹未尽,如果能多写一点就好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领会不到这部巨匠描述下“旧一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有恐怕是拼劲全力也无法冲破传统价值的下的不安和矛盾罢。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book/25788092

金阁寺 - 三岛由纪夫 4/5

这部书看的很久,又去图书馆接了一本“浪潮”版,翻译的很美。微信读书的曹老师实在是生涩难懂,翻译质量区别还是挺大的会影响到理解本书的一些思想。

正如柏木所说的改变世界的三种方式,柏木和住持选择了蔑视黑暗但又在黑暗中生存,鹤川发现自己和美的永恒距离后决定损坏自己仍然有光的肉身和自身如金阁映照周身的透明世界,而沟口选择了烧毁金阁寺又继续带着伤口活下去。如果说金阁是战前日本传统美的代表,那么很遗憾的是日本人注定要带着这份彷徨,美就在周身设定下永恒的距离且又毁灭不得的痛苦一直走下去。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91248

汇总

前两本都是心理学相关的书,果真如人所言心理学和效率管理也分不开,在结合实践了这么长时间之后我几乎不会在专注的时候被小小的想法打断———————有也是及时放入收纳箱。另外对自己有了奇怪的暗示:大脑给自己时不时冒出的想法甚至所谓感受并不可靠,为什么不先尝试尝试深呼吸呢? 总之这两本都是极有益处和收获的文墨。

但中间两本更像是过渡期的闲茶配菜,啃起来不比孔乙己的茴香豆好吃,对于彼时急于寻求参拜沉下心去做事情精神支柱的我没有从两本名气同样很大的”工具“ “心理书”中找到任何解渴的甘露,反而是像鼻子碰灰一般撞上来自美国人的傲慢,傲慢到无法从自己国度的已有文化中提炼出任何能振奋心灵克服眼前磨难的法诀而是转手从某个guru口或者是街巷的“barista”中抄出两三句至理名言和理财宝典,好运设计精巧到刘易斯都感叹自己巅峰期过短,放下自己的金笔然后得意盎然地质问读者:你肯定已经像我一样超然富有了吧?

而后两本日本传统大家的书除了让我对京都更加向往,更从异国甚至非人类的角度理解了自然、四季和山川甚至泥土的美,也默许了人世间如苍蝇般无处不在存在的肮脏和必要纷扰。人常说的时代的一粒沙放在每个人头顶上都是一座山,无论是千重子还是他的父亲、沟口或者是他的同行师弟都没能力拒绝如上帝怒而降下的滔天洪水,但让人造物甚至周遭的人走向毁灭或者是像太吉郎的织布店一样走向衰败都不能证明美从未存在,或许如史铁生所说“生命、至少有一半在黑暗中”,命运给每个人的万全理想、白璧无瑕的美一般降下永恒的距离,因而有了黑暗、有了生活间迷茫和挣扎,这是生而为人必要的折磨,就像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垂暮的老人、也是贪玩的孩童。

计算机编程其实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并无不同、甚至人生价值观一样,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或者走弯路。重要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勇于承认错误,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同样,计算机科学不是如同掌握锻造武士刀一般的千锤百炼细枝末节的craftmanship,也不是每日挥舞武士刀的过程最终可以斩断一切杂念和物质,而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应用合适的与时俱进的辅助工具,在特定领域变得更加熟练和专业,正如人生价值或者冒出的新奇想法本身不一定没有意义或不适合自己,切换策略、选择观察的角度和专精一项更重要。